你的位置:首页 > 会员资讯

专注做好一根纱

发布时间:2018/2/5 15:48:12   点击数:

——访吴江区“专精特新”企业家苏州震纶棉纺

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培荣

    以四台细纱机,二十几个工人开始,十多年过去,震纶已经成长为再生纤维纱线行业的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日盛。而沈培荣,却一如十五年前那个初创企业时的人,了解纺织行业、热爱纺织事业,拥有一颗专注搞好产品生产的平常心。“专注做好一根纱”,这是沈培荣给震纶的定位,也是自己的人生信条,因为“专注”两个字,沈培荣培育打造出了一家现代化再生纤维纱线的王牌企业。

    先进设备造就高端产品

时间回溯至2002年,当时粘胶纱线生产在全中国的总规模还只有100万吨,规模并不大。沈培荣考察了国内很多大的粘胶供应厂商,认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在美国广泛生产的粘胶针织纱,在国内的发展还很不足,粘胶纺纱这个行业总的趋势在应用领域上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所以他选择了粘胶再生纤维纺纱。

2002年的时候,整个吴江没有什么棉纺企业,公司的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很困难。开会的时候沈培荣说,既然选择了棉纺,就会一生把这个行业做到底,而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只要把产品质量做好,就一定有发展。虽然初创立时各项条件都很差,但震纶从最初的坚持便已经确立:一心一意把产品做好。虽然棉纺织不是高端产业,但是震纶一定要走高新技术之路,做到产业高端。在发展的前几年里,因为技术管理还跟不上,达不到理想的水平状态,沈培荣宁可将纺机车速放慢,牺牲产量,也要保证产品质量。就这样,产品很快在市场上闯出名堂,2004、2005两年里,震纶获得了快速发展扩张。

到2006年,中国的粘胶,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粘胶产品,几乎还没有具备可出口的条件。沈培荣清楚,国产纺机设备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产品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还是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

2006年6月,震纶引进第一批日本村田自动络筒机,跨出了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的第一步。这是震纶首次引进进口纺机,沈培荣曾经有过担心,当时整个吴江地区都没有使用这种纺机的企业,到哪里去找零配件,一旦出问题到哪里去找维修?而120万元一台的自络筒机,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个大数目。但沈培荣相信自己的判断,下定决心引进了15台。而当作为设备供应商的日方厂家来进行机械安装时,包括挡车工、小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和分管生产的教练,厂家全部负责进行培训。沈培荣发现,虽然价格比国内纺机贵一倍,但是用下来的效益一点不差,管理上还便捷很多。

之后,纺机的引进步伐就没有停过。2008年初,震纶投资2个多亿,引进德国特吕茨勒清梳联和在线检测并条机,日本村田托盘型全自动络筒机,同时引进国内首个经纬纺机1520型1200锭带集体落纱功能的细纱长车。2010年3月,震纶棉纺继续引进国际上更为先进的纺纱设备,德国青泽赛络纺细纱长车、日本丰田赛络紧密纺细纱长车、日本村田NO.861涡流纺纱机等。可以说,能够通过机械节省人力和能耗成本的地方,震纶几乎已经全部运用到了极致。

在与欧瑞康、丰田等多家国际大公司接触的过程中,震纶学到了很多。这些国际企业每年对全球纤维变化研究很透彻,从机械对纤维技术的带动方面,反而有一个引领作用。沈培荣认识到,良好的市场判断能力来自于长期的积累,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要长期关注市场,关注整个行业,以及国内国际的行情如何。

在震纶成立的这十多年里,粘胶纤维是成长最快的纤维类型,从全国总量100万吨成长到目前的300多万吨,比其它化纤增长都快,是纤维中的黑马。沈培荣分析,粘胶产品的特点是吸水性强、吸汗性能强,生产的服装在夏天穿着非常舒适;另外,粘胶对皮肤没有伤害,是可再生纤维,还可以节省棉花。目前欧洲市场的女士时装里,天丝莫代尔使用量都非常大,对粘胶需求量很大。在再生纤维领域里,粘胶纺纱倍受市场青睐。

这其中,“震纶是粘胶纺纱里成长最快的。”沈培荣不无骄傲地讲述了震纶打开粘胶出口巴西市场的故事。2006年,巴西市场对粘胶纱的需求量很大,当有客户到震纶进行考察后,发现震纶现场管理极好,而震纶的主打产品,粘胶针织纱正针对巴西市场T恤的生产需求。2007年,震纶与巴西客户签下出口订单,但在接下订单后不久,原料市场价格出现陡增,当时接下巴西订单的企业,毁约的很多,唯独震纶,订单全部按期交付。那一年出口巴西的产品比内销产品的收入差了近一倍。但沈培荣说,一家企业开在这里,信誉不能有任何损毁,签了的合约就一定要按期交付。正是这样,从传统制造到高端创造,震纶以始终清晰的产品定位,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

   智能车间引领行业风向

震纶刚成立时,17000锭用工300人,沈培荣回忆,那个时候车间里“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人实在太多了。设备不改造,管理会出现困难,工资成本也吃不消。当年每个工人的月工资只有八九百,现在已经到了五六千甚至八九千,按万个纱锭一天生产5吨纱计算,一个月也就150吨,假如工人用到100个以上,那工资就要多少?而且工资是每年仍在逐年上涨,企业是没办法控制的。

沈培荣深知,不将劳动力解放出来是不行的,人力减少,工资增加也可以降低财务成本。2007年底,国家新劳动法出台,增加职工收入已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适应这个潮流,就只能从自身改变。沈培荣明白,假如40万锭还是要像以前一样用工4000人,那这个企业就没法生存下去了。于是,坚持做高端产品的定位就此彻底确定下来,继续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更新换代。

   2007年,震纶开始采用特吕茨勒的清梳联,空调采用全进口设备,从年初一到年三十,全年保持车间厂房恒温恒湿。当时行业里有人说:震纶的沈培荣是个傻子,使用这些最好的高档设备除了增加成本看来似乎毫无意义。但是到2009年,震纶的车间已经成为特吕茨勒在国内的样板车间。工人的劳动环境变好,产品质量也得到更好地保证,震纶品牌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长期供不应求。

  “现在80、90后的员工和以前的员工不一样,原来的时代师傅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的工人找工作,注重工作环境的好坏,工作强度如何,工资如何,如果劳动强度过大,人家很可能第二天就不来上班。让现在的年轻人用三年时间去评一个优级操作手,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沈培荣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工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企业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不然很难前进。 

因此,沈培荣的目标,就是致力打造“傻瓜工厂”。也就是不需要过多管理的操控,而是以合理的制度流程本身使工厂正常生产运转。而大批先进设备的应用,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正在逐步实现这个目标。万锭用工从150多人减少到35人,节约用工77%,减少厂房占用面积50%,单位能耗降低20%左右,初步实现了生产智能化、连续化、高效化。

这样优秀的现场管理在本地具备了标杆效应,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两位行长曾经带着营业部的人到震纶车间参观,学习震纶的现场管理。沈培荣笑着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们说,看看震纶的生产车间,车间的玻璃比你们营业部的都干净。”起步高端、设备先进、操作智能,震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无疑,沈培荣是有眼光的老板,这份眼光也是他多年从事纺织行业的积累。沈培荣说:“智能化是一个趋势,不可回避,但员工中的工匠精神也要继续发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震纶要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确实,震纶的发展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也正是这样,使震纶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降本增效给力企业发展

现在,震纶的员工有1300人左右,工人年龄结构普遍比较年轻,整个队伍结构稳定,激励机制良好,工人的工作热情很高。几年来,虽然人员工资一直在增加,但震纶的财务成本却在逐年下降,工人的工资是增长的,但吨纱工资是下降的,这就得益于设备的自动化。

过去纺纱车间有三大害:噪音、灰尘、湿气,冬天冷夏天热,工人都不愿意呆在车间。现在,震纶的车间内恒温恒湿,噪音、灰尘都降到了最低,劳动环境大幅改善。

从2005年开始,震纶每年在机器设备上的投入均超1亿元。一批批世界先进的纺纱机不断加入,极大提升了震纶在国内纱线行业中的技术装备优势。以引进的特吕茨勒清梳联为例,一条生产线13台梳棉机,每天能纺纱17吨,相当于国产传统梳棉机40台的产量。

但是,“洋设备”也容易产生“水土不服”。为此,震纶鼓励员工开动脑子,向“洋设备”宣战。三纺厂前纺工段长郑峰对德国特吕茨勒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进行了改造,有效防止机械在自动换筒时条筒倾倒损坏桶口,产生毛条的现象,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条筒消耗。震纶还历时两年,研发了一种适用于喷水织机上使用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竹节纱,一举解决了再生纤维素纱线牢度差的缺点,更带动了周边地区20万台喷水织机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通过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6S 现场管理方法与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震纶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万锭用工从150多人减少到35人,节约用工77%。而2014年成立的震纶生物质纤维公司的万锭用工仅25人,大大低于棉纺行业的平均水平。

如果说,产品创新与技术装备是震纶增强竞争力的核心。那么,降本增效则是震纶提高应对风险抵抗力的关键。

如今,企业生产面临电费、工资、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税负“五高”,生产基本费用上升过快,压榨了原本微博的利润,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开源节流?震纶想了很多办法。震纶在各分厂、各车间适当场所均划出可回收物的专用堆放场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物回花、回丝、各类包装物、包装袋、橡胶制品、金属材料等均按照企业物流管理要求,收集、分类、包装、存储,做到百分之百回收利用。公司算了一笔账,每吨纱的包装物价值约200元,每吨纱的机物料消耗价值约300元,以每年10万吨产能计算,花在这两项的成本是5000万元。如果能在其中回收10%,每年就能产生500万元的“效益”。同时,震纶还在员工中开展降本“金点子”活动,累计发明包括设备改良、工艺创新、节能降耗、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果近百项,其中9项获国家专利授权。前年,工人们提出的一个装置改装方案,每年直接为企业节省200万度电。现在,震纶每年能够实现十几项对进口机械设备的有效改造,这些改造使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更加稳定,方便保养,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多方面的提升。

“降本的潜力往往隐藏在细微中,一颗螺丝钉、一度电、一个零部件,乘上巨大的生产规模后,都是令人震撼的数字。”沈培荣说,每个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降本增效中来,既发挥了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又让企业把管理从纸上的“制度”变成生产中的实效,可谓一举两得。

   借力“一带一路”跨出大步

现在,震纶的产品种类丰富,包括莫代尔、天丝、竹纤维和各类粘胶产品。机型上有环锭纺、涡流纺、气流纺、赛络纺、赛络紧密纺,而赛络紧密纺纱竹节纱产品更是全国独有。而且粘胶本身可以降解,生产下脚料的粉末放置在农田里两个月以后就会消失,因此震纶又是污染零排放企业。

“做企业不能有短期行为和短期思维出现,不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沈培荣认为,衣服一直有人要穿,市场上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是没办法去改变的,唯一有效的做法只能是改变自己。十多年来,震纶的技术改造已经基本全部到位,队伍建设和技术管理扎实,已经具备既要效率又要质量的条件。

震纶的产品定位高,走高端路线虽然开始的时候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坚持在产品、服务上下功夫做到极致,企业就有生命力。沈培荣认准这一点,同时他又是一个善于捕捉商机的人。“走出去”,成为沈培荣的又一个战略选择。

2014年是震纶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震纶在新疆库尔勒成立了新疆富丽震纶棉纺有限公司,这是新疆自治区的重点项目,占地1500亩,这个200万锭的项目总投资达到40亿元。到目前,项目一期已经投产,等到全部投产后,可解决当地5000多人的就业。这显然是一个大手笔的项目,说到这个项目,沈培荣很是兴奋,他说:“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震纶到新疆投资正是看到这样的前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企业在本地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人力等方面的制约,要发展必须要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寻找机会。新疆自治区政府对我们这样的大项目也给予了政策扶持,单单电费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成本数亿元。”

新疆富丽震纶项目的投资创建,足可看出沈培荣的胆略,他跨出的一大步,也是整个棉纺行业的一个新亮点。

现在的震纶,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一艘巨轮,公司研发一系列绿色、环保、时尚、新颖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不断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震纶产品也从单一的粘胶竹节纱,发展到粘胶系列、竹纤维系列、天丝系列、莫代尔系列、涤粘混纺系列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产品的科技含量、档次及附加值不断提升,开创了棉纺行业的一个新篇章。

而沈培荣正用实际行动践行他“专注做好一根纱”的朴素目标。

(来源:震纶棉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