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苏州纺织网!

论文选登

论文选登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选登

提高环锭纺CJ18.2tex纱线强力的生产实践

  • 本文探讨了在纺纱原料与细纱捻度既定的条件下,通过优化各工序工艺参数,加强设备、运转操作和温湿度管理,提高环锭纺CJ18.2tex纱线强力的生产实践。

华芳集团  顾永科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纺纱原料与细纱捻度既定的条件下,通过优化各工序工艺参数,加强设备、运转操作和温湿度管理,提高环锭纺CJ18.2tex纱线强力的生产实践。清梳联工序柔和打击梳理,避免纤维损伤;并粗细工序优选后区牵伸倍数,改善条干均匀度,提高纱线强力。实践表明,CJ18.2tex的平均断裂强度可以稳定在15.5cN/tex以上,强力CV%控制在8%以下,基本满足了高速喷气织机对纱线强力的要求。

关键词:纱线强力;条干均匀度;伸直平行度;后区牵伸倍数;优选

由于新型织机地飞速发展,纯棉品种喷气织机的主轴转速达到了1200r/min,引纬速度也达到了1800m/min,在高速状态下纱线在织造过程中承受了很大的喷射张力,此时为减少经纬纱断头,保证生产效率,必须提高纱线的平均强力。目前技术水平较高的织机一般要求经纱强力15cN/tex以上,单纱强力变异系数9%以下。因此,为满足客户需求和应对市场竞争,棉纺企业必须着手提升纱线强力等相关指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

通过数理研究表明,在影响纱线强力的因数中,捻度起最主要的作用,其次是纤维线密度,最后是各工序的工艺过程等。所以本文旨在成纱捻度和原料既定的条件下,从优化各工序工艺参数和加强实践生产管理入手,探讨如何提升CJ18.2tex纱线强力等相关指标[2]

1 原料指标

线密度相同的纱线,纤维细度越细,单位截面内包含的纤维根数越多,纤维间接触面积越大,拉伸时相互间抱合力越大,平均强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在控制原料组价的基础上,尽量选择线密度细的原棉。本厂原料主要以新疆棉为主,贯彻“长配短、粗配细、优势互补、提高可纺性”的配棉原则,CJ18.2tex纱线品种的配棉指标如表1所示:

1 CJ18.2tex的配棉指标

原棉产地

技术等级

成熟度

短绒率/%

断裂强度/cN.tex-1

长度mm

马克隆值

回潮率/%

含杂率/%

新疆地方棉

3.9

0.86

9.0

27.5

28.52

4.21

5.4

0.9

2 工艺流程

JWF1012型往复式抓棉机→FA113系列单轴流开棉机→FA028C多仓混棉机→JWF1124型开棉机→FA177B喂棉箱→JWF1204A型梳棉机→FA306A型并条机→JWF1383型条并卷机→JWF1275型精梳机→FA306A型并条机(头并)→JWF1312A型并条机(末并)→JWF1415型粗纱机→JWF1562型细纱机→村田NO.21C型自动络筒机

3 优选各工序工艺参数

3.1 开清棉工序

针对原棉短绒和杂质含量较少的特点,开清棉工序贯彻“精细抓棉、早落少碎、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提高打手开松效率,避免剧烈打击,防止损伤纤维增加短绒[3]。适当降低抓棉机打手速度(1350r/min)及打手伸出肋条隔距(-3mm),提高抓棉机运转效率至90%,同时对FA113单轴流开棉机的打手速度进行了不同挡位的调整,优选最佳打手速度,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2 FA113不同打手速度短绒率增长表

打手速度                /r.min-1

AFIS短绒(进口)

/%

AFIS短绒(出口)      /%

短绒增长率

/%

650

10.58

11.46

8.32

600

10.36

10.98

5.95

550

10.11

10.58

4.65

注:AFIS短绒为重量法短绒

从表2中可以看出打手速度越慢,短绒增长率越小。当打手速度降到500 r/min时,棉流转移量过小容易造成FA028C多仓混棉机空仓,因此最终选用550 r/min

3.2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贯彻“强分梳、易转移、紧隔距、少损伤”的工艺原则,后部适中握持分梳多除杂、少伤纤维,前部自由梳理紧隔距,多除棉结与短绒,具体工艺参数如表3所示:

3 梳棉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项目

工艺参数

生条定量/g.5m-1

22

出条速度/m.min-1

120

锡林速度/r.min-1

410

刺辊速度/r.min-1

900

盖板速度/mm.min-1

210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mm

0.77

刺辊与锡林隔距/mm

0.20

锡林与盖板隔距/mm

0.250.210.210.25

锡林与道夫隔距/mm

0.15

 

3.3 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的主要任务是降低中、长片段不匀率,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为了提高成纱强力,并条采用顺牵伸,头并牵伸小二并牵伸大,改善熟条纤维伸直度[4]

头并采用较大后区牵伸倍数有利于纤维的伸直平行,改善成纱质量,但是后区牵伸过大纤维易扩散,对浮游纤维控制不利,条干反而会恶化,对FA306A后区牵伸进行最优工艺试验,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4 头并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指标的影响

后区牵伸倍数

并条条干/CV%

粗纱条干/CV%

细纱条干/CV%

单纱断裂强度/cN.tex-1

最低断裂强度/cN.tex-1

强力/CV%

1.56

2.78

3.89

11.52

15.06

12.76

7.3

1.71

2.56

3.49

11.38

15.67

13.49

6.5

1.87

2.69

3.56

11.62

15.19

12.63

7.1

从表4可以看出,头并后区牵伸倍数选择1.7倍时效果最佳。棉条经头并牵伸后,须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时喂入末并的纤维以后弯钩居多,因此末并牵伸应根据弯钩伸直原理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前区牵伸适当增大,提高熟条质量。同时结合压力棒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条干均匀度[5]。为获得最优工艺组合,开展了末并后区牵伸分配及压力环直径优选试验,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5 末并牵伸分配及压力环直径对比试验

后区牵伸倍数

压力环

直径/mm

并条条干/CV%

粗纱条干/CV%

细纱条干/CV%

单纱断裂强度/cN.tex-1

最低断裂强度/cN.tex-1

强力

/CV%

1.35

14

2.78

4.05

11.66

15.49

13.35

7.4

13

2.46

3.67

11.39

16.04

13.85

6.4

12

2.84

4.22

11.75

15.44

13.19

7.9

1.25

14

2.52

3.92

11.53

15.66

13.46

7.8

13

2.54

3.98

11.50

15.60

13.52

7.2

12

2.61

4.15

11.63

15.55

13.41

7.8

1.1

14

2.60

4.05

11.65

15.55

13.30

8.1

13

2.53

3.76

11.50

15.82

13.79

6.5

12

2.63

4.18

11.72

15.44

13.24

7.9

从表5中可以看出,末并后区牵伸倍数1.35倍,压力棒调节环直径选用13mm时,纱线条干及强力指标最好,可以满足客户对CJ18.2tex纱线的上机需求。并条工艺参数如表6所示:

6 并条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项目

干定量/g.5m-1

并合根数     /

后区牵伸倍数     /

总牵伸倍数         /

压力环直径/mm

罗拉隔距/mm

出条速度/m.min-1

头并

19.4

6

1.71

6.43

14

3×12

250

末并

19.0

8

1.35

8.20

13

3×12

250

 

3.4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中容易发生意外牵伸,形成偶发性纱疵,影响成纱质量。为防止意外牵伸,首先将粗纱导条辊整体前移5cm,缩短棉条进入牵伸区的距离;其次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尽量加大粗纱捻系数来提高纤维间的抱和力,增加纤维动态摩擦力,减少粗纱退绕过程中的意外牵伸。此外,在粗纱牵伸机构中,后区牵伸分配对改善粗纱条干均匀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开展了优选粗纱后区牵伸倍数及粗纱捻系数的相关试验[6],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7 粗纱牵伸分配及粗纱捻系数对比试验结果

后区牵伸倍数/

粗纱捻系数

粗纱条干/CV%

细纱条干/CV%

单纱断裂强度/cN.tex-1

最低断裂强度/cN.tex-1

强力

/CV%

1.28

114

3.71

11.52

15.38

12.97

6.3

118

3.62

11.46

15.88

13.30

7.2

1.22

114

3.57

11.41

15.60

13.41

6.9

118

3.44

11.34

15.82

13.63

7.2

1.16

114

3.60

11.46

15.44

13.13

8.4

118

3.54

11.39

15.93

13.68

7.6

注:粗纱定量5.5g/10m

从表7中可以看出,粗纱捻系数在合理范围内越大,成纱指标越好,后区牵伸倍数为1.22倍时成纱质量最优,所以为了提高纱线强力,选择118的粗纱捻系数和1.22倍的后区牵伸倍数。

3.5 细纱工序

由于粗纱定量不变,细纱总牵伸倍数也保持不变,所以主要考虑前区与后区牵伸分配、上下胶圈隔距变换等工艺配置来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从而提高纱线强力。

前区胶圈钳口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力强,故后区牵伸倍数宜小掌握,但后区牵伸倍数过小会有粗纱打曲现象;新型压力棒隔距块可以减小浮游区长度,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但过小会造成“出硬头、牵不开”等问题[7]。因此需要优选最佳工艺配置来达到提高强力目的,优选试验结果如表8所示:

8 细纱牵伸分配及隔距块对比试验结果

后区牵伸倍数/

细纱隔距块/mm

细纱条干/CV%

单纱断裂强度/cN.tex-1

最低断裂强度/cN.tex-1

强力

/CV%

1.383

普通2.5

12.95

15.22

12.91

8.8

压力棒3.0

12.56

15.55

13.19

8.3

1.291

普通2.5

12.25

15.55

13.68

7.2

压力棒3.0

11.87

15.82

13.52

6.6

1.212

普通2.5

11.74

15.66

13.41

7.2

压力棒3.0

11.31

16.04

14.07

6.5

1.136

普通2.5

11.98

15.60

13.52

7.8

压力棒3.0

11.66

15.82

13.79

7.1

注:细纱捻系数380

 

从表8可以看出,细纱后区牵伸倍数1.212倍时,使用3.0mm的压力棒隔距块,成纱质量指标达到最佳,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4 车间温湿度管理

车间温湿度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消耗以及员工的身心健康,加强空调温湿度管理才能确保各工序生产正常进行,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的生产目标。

车间温湿度对纤维纺纱性能影响较大,回潮率增大会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有利于消除静电,可以改善细纱条干和外观,提高成纱强力。但湿度过大,不利于开松除杂;而湿度过小,纤维太脆容易被打断产生短绒,因此合理控制原棉的湿度对于提高成纱质量指标至关重要[8]

本厂使用的新疆棉,回潮率较低,因此在棉包进入车间后必须预松加湿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强力,减少纤维在打击过程中的断裂,降低短绒增长率。清花工序湿度控制在65%左右,梳棉工序控制在55%左右,使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内湿外干的放湿状态,增强纤维的柔软性和抗打击能力;并粗工序湿度适当偏高掌握,控制在65%左右,使纤维处于内干外湿的吸湿状态;粗纱回潮控制在6.5%左右,有利于纤维伸直,牵伸后纤维内应力易于消失,提高条干均匀度;细纱工序相对湿度控制在55%左右,使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内湿外干的放湿状态,纤维柔软,导电性能好、摩擦力小、对牵伸有利,条干均匀度好,有利于提高成纱强力。由于我公司采用细络联设备,自络筒工序湿度还需兼顾细纱工序,湿度控制在60%-65%,保持一定的湿度,可提高成纱的强力,并减少纱疵和毛羽。

5 设备和运转管理

5.1 设备管理

众所周知,设备是纺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设备状态,纱线质量无从谈起。首先要重点做好设备周期性保养工作,每月提前制订好平揩车作业计划,并根据作业计划安排好每天的工作内容,确保计划百分之百完成。在保养工作中重点抓好各工序通道部位的光洁度,各回转部件的灵活度等,并且有严格的交接手续。

其次是做好专件器材合理使用工作,专件器材是纺纱设备的关键部件,专件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车间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本厂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降低机物料成本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的专件试纺数据并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优选了适合的纺纱专件品牌和型号,确保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稳定。同时各类专件严格按照周期使用,避免因专件的超期或使用不当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

5.2 运转操作管理

运转操作管理的重点是抓好日常培训和检查考核工作,杜绝违操和恶意破坏,避免人为质量事故。首先抓好机台清洁工作,减少飞花附入,实行循环清洁法,班班做、天天做,保持机台通道清洁无挂花,且正确使用清洁工具,杜绝拍、打、煽、吹等现象;其次是培养挡车工质量意识,提高操作水平,强化操作技能,做好定置定位和半制品流转保护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6 结束语

在原料和细纱捻度既定的条件下,为提高CJ18.2tex的成纱强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清棉工序为降低短绒增长率,适当降低打手速度,做到既充分开松,又避免纤维损伤;梳棉工序贯彻“强分梳、易转移”的工艺原则,为提高成纱强力保驾护航。

2)并粗工序通过优选后区牵伸倍数来改善条干均匀度,提高成纱强力。

3)细纱工序优选后区牵伸倍数及新型专件来改善牵伸稳定性,减少常发性纱疵,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和强力。

4)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环境,提高原料的适纺性和纺纱过程连续性。

5)加强设备和运转操作管理,为提高纱线品质打好坚实基础。

提高纱线强力是一个系统工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难以做到,需要全方位综合考虑。本厂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艺优化和精细管理,CJ18.2tex成纱平均断裂强度在15.5cN/tex以上,强力CV%控制在8%以下,基本满足了客户需求,但是还需进一步保持并加强各方面整合,使得成纱强力突破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虞城. 成纱强力的控制探讨[A]. 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C]. 2008 495-49

[2] 黄俊鹏,王淑芳. 对纱线强力的最优化设计[J]. 天津纺织科技,2006,442):54-56.

[3] 陆惠文. 梳棉均衡柔和梳理工艺探讨[J]. 总师俱乐部,20163):56-62

[4] 郁崇文. 纺纱学[M]. 北京:北京纺织出版社,2009269-73.

[5] 阎英,杨春雪. 并条牵伸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试验[J]. 棉纺织技术,2004,3210):44-46

[6] 谢家祥. 浅析环锭纺纱牵伸问题与应用[J]. 棉纺织技术,2017,453):16-21.

[7] 强瑾. 细纱牵伸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J]. 棉纺织技术,2003,314):40-41

[8] 周玉祥,吴恒银. 空调温湿度在精品纱生产过程中的作用[J]. 总师俱乐部,20163):47-49

 

作者简介:顾永科(1978-12),男,中国华芳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张家港,215600

Emailgyk2003@hfang.com.cn

联系电话:18862269008

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路178号华芳国际大厦F20